共商花园阁景区发展,擘画农文旅融合新篇

NEWS
当前,我国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想要在百花齐放的各地景区“battle”中实现弯道超车,关键在于提升产业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找到从打造“网红爆款”到实现“长效价值”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近期,绥宁县花园阁景区4A创建暨发展谋划交流会于永信和瑞顺利召开。多位文旅专家与来自业主单位、投资运营方、设计咨询方的代表齐聚一堂,通过“运营前置”定位资源、发掘特色,从内容内核、体验优化、产业融合、用户运营等多维度深度研讨景区争创“4A”、长效发展破局之道。此次会议由湖南绥宁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处长李永智主持。



▲湖南绥宁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处长 李永智
花园阁景区位于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地处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坐拥邵阳西南部300度环水湿地的独特生态格局,集巫水碧波、苗疆秘境、红色遗址于一体。


会上,我司设计院院长刘芝亮聚焦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思路设想、资金布局规划等关键板块,系统阐述了景区的初步设计方案。基于此,与会各方集思广益,开展深入探讨。

▲永信和瑞设计院院长 刘芝亮
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文旅智库景评专家罗卜方强调文旅项目需走“小而精”路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此,他建议深挖当地苗族文化的特性与深度,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同时通过主题化、场景化的体验设计与高频次、多场景的内容更新降低项目的可替代性,例如可依托梅口阻击战战壕遗址将静态文化展示转变为游客能够参与互动的沉浸式场景,增强文化体验感与认同感。

▲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会副秘书长
湖南省文旅智库景评专家 罗卜方
文旅部质检所湖南服务认证办事处主任、省旅标委副主任喻洁认为,景区应主打生态绿色旅游牌,并活化利用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等人文资源,将自然景观与苗族文化展示、非遗体验、乡野营地、研学基地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创造全新旅游体验空间。同时通过建立群众参与和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当地居民深度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走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文旅部质检所湖南服务认证办事处主任
省旅标委副主任 喻洁
邵阳市旅游协会秘书长周奕杉提出,景区应做好做足“水文章”,以水资源为核心实现从“风景观光”向“场景体验”的转变,同时通过“文旅+”延伸产业链,赋能湿地公园配套内容,构建以场景体验为中心、多元消费为支撑的生态景区。此外,要搭上“情绪文旅”的东风,注重将游客的情绪体验与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打造具有情感共鸣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带给游客更丰富的内容和体验。

▲邵阳市旅游协会秘书长 周奕杉
株洲市文旅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省景评专家李华麟着重指出,景区首先要回答好“凭什么吸引人”这一问题,方可铸就核心竞争力。而做好景区基础设施(道路、停车场、厕所等)完善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在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中时刻强化安全保障,才能筑牢景区发展根基,确保其高效、有序、可持续运行。

▲株洲市文旅原党组成员、副局长
省景评专家 李华麟
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湖南生态茶山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友佳表示,希望景区能够立足地方特色,将旅游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产品、服务和体验,同步实现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湖南生态茶山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友佳
此次会议为花园阁景区的发展明晰了路径与方向。各方将协同发力,让市场需求贯穿设计图纸,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脉、以运营为擎,通过综合性、系统性的规划策划,全力推进景区长效发展与“4A”创建工作。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画卷,正在绥宁山水间徐徐铺展。

